近日,法治网深入报道了厦门寨上消防救援站守护平安一线的故事,原文如下: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室外储罐区突发火灾。刺鼻的化学气味裹挟着滚滚浓烟冲天而起,火光映红了傍晚的天空。现场多个储罐受高温炙烤,一旦发生连环爆炸,将严重威胁周边工业区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警铃就是命令,火情就是战场。厦门寨上消防救援站迅速响应,由站长陈再雄带队,紧急调派1辆32米高喷车和3名精干力量火速增援。面对高温热浪与复杂险情,全体参战人员连续奋战11个小时,成功遏制火势蔓延,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在实战中再次彰显了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的专业素养与使命担当。
这场惊心动魄的灭火战斗,是寨上消防救援站千锤百炼、常备不懈的真实写照。建站以来,这支队伍累计参与灭火救援任务千余次,从最初仅有几辆老旧车辆和基础装备的“简陋小队”,逐步成长为集火灾扑救、地震救援、洪涝抢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劲旅”。他们用一次次逆行出征,诠释着“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镌刻在训练场上的标语,早已融入每一名队员的血脉。寨上站坚持以实战为导向,把训练场当“战场”,围绕水带铺设、破拆救援、高喷车操控等关键环节反复打磨,力求每一个动作形成“肌肉记忆”。为提升复杂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他们模拟城中村狭窄巷道、化工企业储罐泄漏等真实场景,开展全要素、全流程应急演练,并在每次演练后立即组织复盘推演,查漏补缺、优化战术。
8月12日晚19时50分,救援现场突发意外——着火罐体突然爆炸,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冲击波夹杂着碎片横扫四周。千钧一发之际,陈再雄果断下达撤离指令,一把拽下操作台前的驾驶员,带领队员有序撤至安全区域。确认人员全部安全后,他迅速调整部署,投入新一轮战斗。
更严峻的考验接踵而至:高喷车操控系统因爆炸冲击出现故障,臂架无法展开。关键时刻,陈再雄沉着冷静,一边协调战勤保障部门紧急抢修,一边组织队员准备手动操作应急方案。“别慌!先转移阵地,联系检修!”他的声音坚定有力,稳定了全队军心。21时13分,随着“咔嗒”一声轻响,设备恢复正常。他第一时间向指挥部报告:“寨上站高喷车恢复战备,请求任务指令!”
这份临危不乱的从容,源自15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淬炼。2010年,曾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的陈再雄投身消防事业,从此完成从赛场到“火场”的人生转身。为尽快补齐业务短板,他以运动员的拼劲投入训练,手掌磨出血泡仍坚持练习,熟练掌握“楼层火灾救人操”“火灾处置综合操”等多项核心技能。
十五年来,他累计参与处置灾害事故3132起,营救被困群众143人,保护财产价值超2300万元。2020年,他成为厦门市首位荣获“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称号的政府专职消防员。2016年担任寨上消防救援站负责人后,他创新推行“阶梯式训练计划”,因材施教、精准施训;实施“案例复盘+实战模拟”训练模式,全面提升队伍协同作战能力。
针对辖区城中村道路狭窄、水源分散的实际困难,他带领团队总结推广“长距离供水战法”,探索“消防车串联供水+移动水炮覆盖”战术,有效破解“进不去、展不开、供不上”的救援难题。队员们还手绘“辖区消防地图”,逐巷测量通行宽度,逐栋登记建筑结构,为科学调度、精准救援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不仅要在险情中‘救得好’,更要在平时‘防得住’。”这是陈再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寨上站坚持防消结合、关口前移,深入社区开展“敲门行动”,为独居老人免费安装烟感报警器,面对面讲解用火用电安全常识;走进校园、企业开展消防知识讲座、应急疏散演练和灭火实操培训,推动消防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在他们的持续努力下,辖区殿前街道连续多年实现“零亡人火灾”,出租屋火灾发生率显著下降。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为“最安心的橙衣卫士”。这份赞誉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训练与付出。
如今,寨上消防救援站已成为厦门市消防系统的标杆集体,先后荣获国家消防救援局授予的2023年度“先进政府专职消防队”、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2019年度“基层建设标兵消防救援站”、厦门市消防支队2024年度“先进消防救援站”等荣誉称号,多名队员荣立个人三等功、获评优秀政府专职消防员。
面向未来,陈再雄表示:“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坚定不移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宗旨,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道路上,永不停歇、勇毅前行。”
清晨的阳光洒落在寨上消防救援站营区,橙色战车熠熠生辉。消防员们整装待发,随时准备迎接下一场战斗。他们以橙衣为盾,以信念为刃,在鹭岛的万家灯火与人间烟火中,默默书写着属于新时代消防人的忠诚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