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莆田支队
作者:综合指导科
时间:2025-03-28 18:17
3月28日,《中国应急管理报》报道《用耐心、细致和坚忍守护“中国鞋都”——记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福建省莆田市消防救援支队的“蓝姐姐”们》,原文如下:
“喂,119吗?我家客厅起火了,我被困在房间里了。”
“请保持冷静,使用毛巾或者衣物堵住门缝,防止烟气进入,等待救援。千万别开门,消防车马上到!”
今年3月18日8时41分,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一小区居民楼17楼一户居民家中客厅发生火灾。当天,莆田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警员林依姗接到报警后,在电话中指导被困人员紧急避险,等待救援。
“20多分钟后,明火被控制,2名被困人员被救出。由于接警员处置得当,消防员施救及时,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莆田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情况,在接警员林依姗、潘静等人看来,已似“家常便饭”。
除了接警员,莆田市消防救援队伍里的女性在执法监督、防火巡查、火灾调查、消防宣传等岗位上,用耐心、细致和坚忍守护“中国鞋都”。
今年3月,莆田市消防救援支队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为迅速接警调度,手绘地图、盲听地名是“必修课”
3秒内接听,30秒完成询警,40秒内完成调派,同步做好介入引导、跟警辅助工作……莆田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作为调度枢纽、战略决策智囊和信息研判中心,目前共有接警调度员17人,其中女性接警调度员13人。
一台电脑,一个耳麦,一部电话,24小时3班轮换的接警员们在消防员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座“生命桥梁”。他们负责全年约2.5万通报警电话的指挥调度。
在这里,莆田市6个消防救援大队、24个消防救援站、100余辆消防车、2万余套器材装备的分布和执勤力量分布情况……接警员都要掌握。为此,手绘地图、盲听地名,都成了他们的“必修课”。
“莆田的大街小巷就像立体沙盘一样,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大到一栋建筑物的构造,小到一个消火栓的位置,我们都要熟悉。”接警员潘静说。
2025年除夕,指挥中心像往常一样灯火通明,电话铃声、对讲机应答声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当天,指挥中心单日接处警量达228起。
“虽然节日不能和家人团聚,但是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守护大家平安,我觉得很值得,很有意义。”佘建英是指挥中心的“元老”。15年来,她已记不清自己接过多少电话。即便如此,她仍觉得“每一次接电话都是紧张的”。
“每次接警后,直到消防救援站工作人员在对讲机的另一端报告处置完毕,我们才能真正松口气。”佘建英说。
一位接警员告诉记者,最忙的时候,他们甚至顾不上吃饭、喝水、上厕所。“嗓子干了,我就喝一口水润润嘴唇,但不敢多喝,因为担心总上厕所,耽误接电话。”她说。
抽丝剥茧做好火灾调查,耐心细致指导整改隐患
“女子亦有凌云志,巾帼何需让须眉。”承载着父亲的期望,“90后”吴慕君走上消防岗位,穿上了消防制服,至今已经13年了。作为莆田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岗位内勤参谋,吴慕君通过“错峰工作”,在早间“黄金两小时”开展监督执法,利用生产经营空档期完成“双随机”检查,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作为莆田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吴慕君面对成员单位从37个扩充至53个带来的挑战,以专业能力和务实作风统筹协调跨部门消防工作。谈及工作量的增加,她乐观而坚定地说:“现在把基础打牢、把机制理顺,未来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
林萍是莆田市荔城区消防救援大队的一名火调员,毕业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的是火灾勘查专业。在长期的工作中,林萍磨出了耐心和观察力。
2023年,在一次商场火灾调查中,该支队一名火调员根据现场情况,初步判断起火点位于电器设备附近。
林萍反复观看视频,注意到火灾发生初期,一个角落里有微弱的闪光点。她进一步分析,认为是电线短路后出现火花。“这一细节的发现,避免了对火灾原因的误判。”莆田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科科长魏鹏说。
2024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莆田市采取多项措施落实这项工作,其中包括选取城厢区作为莆田市建筑架空层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管理试点建设项目。
为做好这项工作,莆田市城厢区消防救援大队防火监督员陈贞玉、陈立群多次深入整治试点单位滨河豪园,为物业单位提供消防技术服务。
“这里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得太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每组停放电动自行车不超过20辆,组与组之间设置间距不小于2米的隔离带或用高度不低于1.5米的实体隔墙分隔。”
…………
专项整治期间,陈贞玉、陈立群参与排查56个小区、228栋楼,为14个小区、66栋楼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指导,并推动完成建筑架空层火灾隐患整改。她们协助增设190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位,还参与排查整治574家销售维修网点,约谈146家物业管理单位,联合多部门集中开展检查15次,劝阻搬离违规停放充电车辆2万余辆。
扛起摄像机到一线记录感人瞬间,走到田间地头讲解消防安全知识
“当前正处于民间祭拜活动比较集中的时段,请各大队结合本地风俗习惯,做好防火科普宣传。”前不久,该支队全媒体工作中心文员卓丽清在微信工作群里转发“火速宣”最新一期短视频,提醒基层大队宣传员,加强祭祀祈福活动火灾风险提醒。
今年是卓丽清在全媒体工作中心文员岗位辛勤耕耘的第9个年头。她是该支队全媒体工作中心的“调度员”,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视频策划、媒体对接、活动统筹等十余项工作流程,每个环节都标注着推进时间节点和应急预案。
有时候宣传工作集中,大家都有些焦躁,她及时为同事们递上一杯热茶、听他人“倒苦水”,让团队快速恢复“元气”。同事郭妍妍说:“她就像团队的‘温度调节器’,既能在业务上精准指导,又能在情感上给予我们支撑。”
“除了卓丽清,莆田市消防救援队伍中还有好几位肩扛摄像机、手握笔杆子的女性,她们用细腻的内心、独特的视角,捕捉到许多感人的故事、温暖的瞬间。”莆田市消防救援支队宣传科科长李江源介绍,作为消防救援工作的记录者,她们在抗击台风以及火灾扑救等救援一线,记录第一手素材,挖掘救援过程中的感人事迹。
2023年3月,莆田市消防救援支队60余名女干部、女文员自发组建“蓝姐姐”巾帼志愿服务队。几年来,她们深入大街小巷、乡镇集市、田间地头,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传授自救互救技能,帮助居民消除火灾隐患。
“临近春节,咱们的消防版莆田小戏也该带点年味儿了……”为了让宣讲更加生动活泼,让消防安全知识更容易被群众接受,“蓝姐姐”们改编或创作了不少快板、三句半、莆仙戏作品。极具莆仙风情的曲调在城镇社区和沿海农村广为流传,成为当地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如今,“蓝姐姐”巾帼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7次。
平时,莆田市的24个消防救援站向辖区群众开放。“蓝姐姐”们用心用情普及消防常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每年接待参观人数超2万人次。她们还累计参与开展社会单位教育培训3830家次,指导63.3万名在职员工接受教育培训并完成线上测试。